一、团队基本情况
 
1.团队人员构成
| 总 人 数 | 5人 | 40周岁以上 | 4 | 
| 40周岁以下(含) | 1 | 
| 专业技术职务 | 正 高 级 | 副 高 级 | 中 级 | 
| 2 | 3 |   | 
| 学  历 | 博士研究生 | 硕士研究生 | 本 科 | 
| 4 | 1 |   | 
  
 
2.团队带头人简况
| 姓名 | 刘晓平 | 性别 | 男 | 出生年月 | 1962.10 | 民族 | 汉族 | 
| 专业技术职务 | 教授 | 行政职务 |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| 
| 所在学科 | 控制科学与工程 | 研究方向 | 非线性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| 
| 最高学位(何年何校何专业) | 工学博士 | 
| 所在学院 | 加拿大湖首大学Lakehead University | 
| 个人简历   (包括学习、   进修和科研   工作情况) | 刘晓平,男,1962年10月出生,1984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自动控制系,1989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,先后在东北大学、加拿大湖首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,现为加拿大湖首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,是我国第二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。2014年被评为辽宁省攀登学者。他有丰富的访学经历。于1995.6至1996.1访问捷克科学院信息理论及自动化研究所;1996.5至1997.5访问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;1997.6至1998.6访问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电气工程及计算机系。1997年到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做博士后研究;2000年到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工程系做博士后研究。他先后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170余篇,100多篇文章被SCI/EI 收录,在国际控制领域享有声誉。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线性控制理论、奇异系统的鲁棒控制、过程控制等。 | 
| 主要学术和 社会兼职 | 从1993年起任中国自动化协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。曾担任过中国自动化协会控制理论委员会成员,中国沈阳青年科学家联合会副主席。曾担任过《自动化学报》、《控制与决策》编委,从1999年-2001年任大规模系统IFAC 技术委员会成员,并于2006年起任国际重要会议“IEEE国际会议机械电子学和自动化”、“IEEE自动化与物流大会”、“IEEE机器人与 生体模仿学大会”、“IEEE/RSJ智能机器人和系统国际会议”、“第八届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大会”等的IPC成员,并兼任国际期刊《控制理论与应用》、《自动化学报》、《系统、控制和通信》副主编及编委。   | 
| 联系电话 |   | 传真 |   | 手机 |   | 
|  |  |  |  |  |  |  |  |  |  |  |  |  |  | 
  
 
 
3.团队成员简况
| 核心成员 | 序号 | 姓名 | 年龄 | 学位 | 专业技术职务 | 所在学院 | 研究领域 | 
| 1 | 李小华 | 53 | 博士 | 教授 | 电信学院 | 非线性控制理论 | 
| 2 | 陈明 | 41 | 博士 | 副教授 | 电信学院 | 非线性系统容错控制理论 | 
| 3 | 李琦 | 44 | 硕士 | 副教授 | 电信学院 | 模式识别 | 
| 4 | 王焕清 | 39 | 博士 | 副教授 | 渤海大学 | 非线性控制理论 | 
|   |   |   |   |   |   |   | 
  
 
4.团队(含团队带头人)的科研情况:(2016-2017年)
| 科 研 情 况 汇 总 | 已完成科研项目共  2  项 (其中:国家级 1 项,省部级   项, 地市级 1 项) | 
| 共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   项(其中:国家级  项,省部级  项,地市级  项) | 
| 现承担科研项目共   项 (其中:国家级 1 项,省部级    项,地市级  项,总经费约     万元) | 
| 共发表学术论文约 11 篇(其中SCI 2 篇,期刊EI 2 篇,会议EI 4 篇,核心刊 3 篇); 出版专著、译著   部,编写教材   部 | 
| 已   完   成   的   科   研   项   目   | 序 号 | 项 目 名 称 | 来源及编号 | 经 费 | 鉴定验收或 应用情况 | 团队成员(主持或参加) | 
| 1 | 具有预设性能的非线性系统自适应鲁棒容错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 |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(2017结题) | 23万 | 完成 | 主持 | 
| 2 | 加热炉减少烧损和提高均匀性的关键技术开发 | 唐山钢铁公司横向产学研项目(2016结题) | 50万 | 完成 | 主持 | 
|   |   |   |   |   |   | 
|   |   |   |   |   |   | 
|   |   |   |   |   |   | 
  
 
| 代 表 性 论 文 与 论 著   | 序 号 | 论 文 或 论 著 名 称 | 刊物或出版社,时间 | 团队成员(主持或参加) | 
| 1 | Li Xiaohua, Liu Xiaoping. Backstepping-based decentralized adaptive neural H∞ control for a class of large scale nonlinear systems with expanding construction | Nonlinear Dynamic,(SCI)2017, 10 | 主持 | 
| 2 | Li Xiaohua, Liu Xiaoping, Xu Bo, Liu Yang. Adaptive Neural Network Decentralized Stabilization for Nonlinear Large Scale Interconnected Systems with Expanding Construction.  | Journal of the Franklin Institute, (SCI)2016, 11 | 主持 | 
| 3 | 李小华, 徐波, 刘洋. 非线性扩展结构大系统自适应神经网络跟踪控制. | 控制与决策,(EI)2016, 31(10):1860-1866. | 主持 | 
| 4 | M. Chen, X.P. Liu, H.Q. Wang, Adaptive robust fault-tolerant control for nonlinear systems with prescribed performance | Nonlinear Dynamic,(SCI)2015, 4 | 主持 | 
| 5 | Xiaohua Li, Yang Liu, and Xiaoping Liu. Decentrali zed finite-time   connective control for a class of large-scale system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al forms. |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.(SCI) 2015,6 | 主持 | 
| 6 | 陈明, 张士勇. 基于Backstepping的非线性系统预设性能鲁棒控制器设计 | 控制与决策,(EI) 2015, 30(5):877-881. | 主持 |